“招工难”还是“找工难”?—— 东莞18万家工业企业就业用工话题备受关注http://www.800hr.com 2020年11月23日 10:15 作者:郑杨 来源:经济日报 对东莞政府来说,解决结构性缺工,当务之急是补充产业所需的技能人才。 对企业来说,练好内功、提升薪酬待遇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工难题。 对广大“打工人”来说,“招工难”并不意味着“找工易”,想获得理想的岗位,还需持续提升技能,练就“两把刷子”。 “我们没遇到招工难。相反,因为工作不好找,很多员工还打消了跳槽的念头。”近日,广东东莞“7000元月薪招不到人”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,记者就“招工难”的话题采访东莞企业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主管陈俊龙时,他这样回答。 对于拥有18万家工业企业的“制造之城”东莞来说,就业用工是年头年尾常讲常新的话题。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,不仅许多企业的订单遭遇了“过山车”式的波动,而且到底是“招工难”还是“找工难”,更叫人分不清楚。 “根据监测,东莞没有发生集中规模性失业和缺工现象。”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刘越峰表示,8月份以来,东莞总体用工数量保持在500万以上,接近去年同期水平,10月底实名制就业登记503.45万人;10月份,定点监测企业求人倍率1.15,从岗位需求人数和应聘人数之比来看,市场供求较为稳定。 供求总体稳定,但结构性用工问题确实存在。“企业永远走在市场最前沿,人才培养机制一定会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,所以结构性缺工是世界性难题。”东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当下出现“招工难”也是好消息,证明订单回暖、经济向好。与此相印证,前三季度东莞经济增长已实现由负转正,9月份进出口增长达到15.8%。 记者调查发现,招工难不难,与行业差异及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。生益科技所在的电子信息业是东莞支柱产业之一,陈俊龙告诉记者:“据我了解,周边同行业企业,自疫情以来招工都不难。虽说疫情导致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短期下降,但医疗及5G产业的爆发,都要大量用到电子原材料产品,所以我们的订单一直饱和,利润大幅增长。” 但是,陈俊龙也表示,生益科技的薪酬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,普工到手年薪约8万元,维修岗位更可达15万元,上个月又普涨了10%。“今年能涨工资的企业其实不多。那些本身利润不高的行业、企业,可能更容易遇到招工难的问题。” 同时,随着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,不仅催生了新的岗位需求,也带来了一些岗位“招工难”。专注于为塑化行业提供产业链配套服务的盟大集团,自疫情以来,一直忙着搭建电商平台、打造直播基地,帮中小企业“集体带货”。盟大集团一位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,今年公司销售岗位一直招不满、留不住,虽然线上线下招聘渠道非常丰富,但找到匹配岗位需求的人才很难。与盟大一样,许多企业表示,善于开拓市场的销售、直播类人才十分紧缺。 如何在疫情之下破解用工难题?东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以来,人社部门对用工市场的变化保持高度灵敏,搭建多种用工对接平台,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,全力以赴帮企业稳岗稳员工。 据介绍,东莞在广东率先创新了“共享用工”模式,建立“共享用工”信息发布平台,已累计牵线员工约2万人。同时密集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,已举办48场“春风行动”及不同主题的招聘专场,包括复工复产线上招聘会、“民营企业招聘月”等;7月以来,还举办了多层次小规模的“就业服务日”现场招聘活动400多场。同时,人社部门强化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,通过市镇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为求职者和企业就近提供“一站式”就业用工服务,实现公共就业服务“就在身边”。 专家认为,近年来东莞坚定地从“世界工厂”向“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”迈进,当下被疫情放大的就业用工难题,在未来的转型中无疑还将存在。无论对东莞政府、企业还是身在这座城市的打工人员来说,今年都是苦练内功的一年。 对东莞政府来说,解决结构性缺工,当务之急是补充产业所需的技能人才。东莞市市长肖亚非近日表示,东莞目前正深化“技能人才之都”建设,引入培育更多技术人才,争取在今年完成既定目标,推动100万人提升技能学历素质。接下来,东莞将针对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的订单型、外资型企业及国内渠道销售人才,制定专项扶持政策,满足产业所需。 对企业来说,练好内功、提升薪酬待遇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工难题。“生益科技一直在打造核心技术、提高自动化程度,经过一轮轮自动化改造,东莞的员工已从4000多名降到2900多名,员工减少、利润增加,保障了薪酬持续提高。”刘越峰举例说。 东莞众多面临人力成本“天花板”的企业,也都在极力通过员工关怀、企业文化等提升吸引力。例如,盟大集团设立了“心情假”“健康假”等花式带薪休假制度,不仅提升了员工归属感,还增加了揽才“砝码”。 对广大打工人员来说,“招工难”并不意味着“找工易”,想获得理想的岗位,还需持续提升技能,练就“两把刷子”。“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做流水线工作,觉得工资低、不体面。但是,我们提供了较好的薪酬待遇,相应地也对技能、绩效提出了更高要求。现在,你一定要创造价值,才能留在岗位上。”刘越峰说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