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才网联·分行业专业人才招聘网站

手机版
找好工作,实现梦想!
英才网联 > 行业资讯 > 化工行业资讯 > 三代核电突围记

三代核电突围记

http://www.800hr.com 2021年02月18日 10:12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  2014年11月3日,国家能源局复函同意福清核电厂5、6号机组工程调整为“华龙一号”技术方案。

  经过30余年对国外技术的引进、消化吸收和创新后,经历了一系列坎坷与挫折后,自主品牌“华龙一号”终于获得了认可,并进入落地实施阶段。

  腾飞

  一代代中国核电人在“引进”的夹缝中,自主创新、苦苦挣扎、历经艰难。年轻一代大多听过“引进”时的故事,比如外国厂商要求捆绑销售核电站的某些部件、核设备出口时要经过外国厂商同意等。

  “还有要谈判费的呢!”核动力院设计所仪控工程中心副主任马权就亲身经历过。2016年之前,我国核电厂的DCS控制系统(集散控制系统)还是买国外的,这相当于核电厂的中枢神经系统掌握在别人手上,如何使用都得听外国专家的,“他们不会告诉你底层代码、电路设计、驱动程序……碰上设备维修,就得请他们帮忙,光维修费就得一大笔”。

  2013年开始,在院里的支持下,马权拉着相关专业的四五个人组了团队,着手开发自主的DCS系统,这套后来被命名为“龙鳞系统”的DCS系统前后开发历时5年,其中核心技术指标误码率达到了10的负11次方,比国际标准的误码率,小数点还向左移动了一位。

  这样的案例在“华龙一号”的研发建造过程中有很多。“华龙一号”首堆工程涉及大的专业领域70多个、80多个构筑物、360多个系统,工程设计图纸在20万张以上。尤其是设备国产化率较高,包含“三新”设备(新设计、新厂家、新技术)111项。可以说,每一个细节的创新,都对设计、采购、施工、调试,乃至商务、核安全等各个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  技术研发难,工程建设亦难。2015年开工以来,华龙建设者们将所有的精力与智慧倾注于这一国之重器。工程建设进入最为曲折的时期。邢继用这样一幅画记录下那时的感受:“华龙一号”全球首堆工程现场,黑压压的天空下,狂风暴雨似要袭来。他为之取名为《华龙2016》。

  自主核电的核心关键设备不受制于人,就是这样一步步干出来的。历时2095天,“华龙一号”终于商运,这显然不是核电发展的终点,但有一点已经再清楚不过:无论是核电还是中国,巨龙腾飞了。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) 

收藏 | 关闭

扫描二维码

关注"英才网联"公众号

行业找工作手机应用